金融纵横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国际刊号:1009-1246
国内刊号:32-1564/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3236 人次
 
    本刊论文
山河纵横 2011年第4期

如果给你一个视点可以俯瞰整个中亚大地,自北向南,高山呈阶梯状层层排列,这是世界上最能体现人们描述的所谓“重重”的地方。中亚地形的特殊性,或者说地形的这种特殊的排列方式,决定了镶嵌在重叠大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最终成为“要道和”走廊,决定了数千年来文明过往的线路与走向:自东向西,或者自西向东。被人已经描述太多的,就是天山以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和天山以南与昆仑山以北两条穿越沙漠的丝绸之路。跨过处于地理中心的帕米尔高地,分处不同方位的欧亚非三个大陆得以沟通与连接,数千年之间长盛不衰的故事是贸易求法探险掠夺和战争。但是,非常意外地也有自北向南的穿越,这意味着超乎寻常的难度,必须跨越重重大山,几乎与整个人类数千年之间的文明走向相悖。什么样的人,会在什么背景之下,表现出如此超乎寻常的毅力与忍耐性,出于被动或主动的原因,来完成这种不可思议的穿越呢?
 答案:柯尔克孜人。
  
  柯尔克孜人自北向南的穿越,视规模的不同一直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断断续续地在持续,其中,尤以公元87年公元13世纪和公元17世纪的三次最为著名。由于地理剧变的影响,中亚的大山多呈东西走向排列,目北向南穿越,首先翻越的是西萨彦岭,再是唐努山,阿勒泰山、阿拉套山婆罗克努山和哈尔克山,而后达到天山或穿越天山到达帕米尔高原北麓,还有鄂毕河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纳伦河等数条河脉横陈其间,可谓名副其实的山河纵横。随着柯尔克孜人世所罕有的这些地理大穿越的完成,他们以并不算太多的人口却形成了个世界性的民族,分布在俄罗斯吉尔吉斯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数个国家。
  
  柯尔克孜人的历次迁徙及其影响
  
  在中国最早的史记中,柯尔克孜人先后被称为“鬲昆”“坚昆”“契骨”“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等,公元87年,汉朝与乌孙联兵共击匈奴丁零。乌揭和当时的坚昆部都参加了这一战斗,联军推翻了匈奴的统治,匈奴举部西迁,
  部分坚昆作为追兵紧随匈奴之后,最后留在了帕米尔高原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的南坚昆,这是最早迁入帕米尔山地的柯尔克孜人。这次西迁,为后来的柯尔克孜人在这个世界上找了一个可以投奔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次西迁,无法想像后来的柯尔克孜人会怎样选择。
  第二次较大规模的西迁,发生在元兴时期部分柯尔克孜人被调迁至今天的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东等地。元朝衰落之后,柯尔克孜人开始迁往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及其附近一部分来到了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及其附近地区,原本完整的柯尔克孜族不断被拆分人口急剧下降。第三次柯尔克孜人大规模的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沙俄东扩侵入叶尼塞河流域,柯尔克孜全民抗俄的战争持续了大约个世纪,最后举部西迁帕米尔高原与南天山山区,相伴的是战争与不断地流血。
  后人评述柯尔克孜人的西迁,有追逐草场的原因――草原民族,向来不具备农耕民族依赖土地的确定性,他的天性就是逐水草而居;另一个原因,是南坚昆早期迁徙的完成,使得后来的柯尔克孜人觉得投奔有了依靠。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很难想像柯尔克孜人后来数次面对迁徙的时候,会不会直往西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选择。还有个影响因素的存在不容忽略,在汉唐两代柯尔克孜人都曾积极协助中央王朝,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使他们寻求归依的诉求变得合理。
  西迁之后的影响深刻而深远,中国此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柯尔克孜民族不断被拆分,最终分散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不再成为一个整体,另个重大损失,是柯尔克孜人永远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文明成果――古老的叶尼塞如尼文。
  
  风骨尽显大山万重
  
  柯尔克孜人与山的纠结太深了,见到位柯尔克孜男人,一眼望去,最显眼的就是他的一顶白毡帽。他会告诉你:白色象征着雪山,黑色的接缝儿和镶边象征着河流。而他们,则是山与水的子孙。这个解释,多少也能说明“柯尔克孜”这个族称的由来。他们先后有多种称谓:
  “柯尔乌克孜”,意思是“山里的乌古孜人”,“柯尔盖孜”,意思是“山里的游牧人”,“柯尔奥古孜”,意思是“依山傍河的人”……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柯尔克孜人与山与水的不解渊源。
  世界的山地之最是被称做“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每座大山之侧都会有条河流伴生一般的旅游者由喀什进入高原,多是奔着塔吉克人所在的塔什库尔干县去的,太阳部族,石头城,鹰笛与翩跹的鹰舞……多少人的梦中极致1匆匆走过,很容易在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时候,将一路必经的柯尔克孜人所在的区域带而过,甚至完全忽略。实际上,从喀什进入盖孜峡谷之后,一直到海拔3800米的苏巴什达坂之前,都是柯尔克孜人的生活区域,公格尔峰,公格尔久别峰和卡拉库里湖及布伦口四溢的河水都在这个区域内,慕士塔格是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的界山。不仅如此,若你有幸长驱南去的话你会发现柯尔克孜人的区域基本上与塔吉克人区域相接壤,叶儿羌河大半的上游水脉在两个区域之间往复摆动,到了距乔戈里登山大本营仅一天路程的地方,还能见到四五户柯尔克孜人的一个“阿寅勒(牧村)”。这带,是我们寻找感受柯尔克孜人作为山父水母后裔的第一个绝佳视点。在东部帕米尔高原,苏巴什达坂以北属于如今阿克陶县的布伦口乡,第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柯尔克孜人的石头房子有平整的墙面和堆砌整齐的墙角,明显比塔吉克人多少有些过于随意垛的石头房子建得好。再个,是对石头更多地开发利用,门口有石头垛的储物架,上边盖一扇芨芨草杆儿编的帘子可以晾晒酸奶疙瘩一下边的空间可以放置各种家什杂物。库鲁克是用石头垛起来的草圈子,本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凋蔽荒野就会有一片相对较好的生长条件,圈子里长的草可在夏秋打两季,大小牲畜的冬饲料就有了保障。
  问题是:帕米尔高原缺少更多低地平原的诸多生活条件,几乎只有石头。面对同样的生存前提,柯尔克孜人何以能做出与塔吉克人不同的选择有着显然更高的要求呢7细细寻索,这恐怕得去考察柯尔克孜人延续数千年的久远背景。
  柯尔克孜人原居叶尼塞河南端,这是条世界排名第六、俄罗斯排名第的大河,若以注入贝加尔湖的色楞格河的上游河流伊德尔河为源,全长5227公里,最终注入与北冰洋连为体的喀拉海叶尼塞湾。但是,柯尔克孜人并不是一个沿河而居的民族――那将完全改变柯尔克孜人的履历与个性,他们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上游,这是河流发育并在逐渐延伸的地带,两岸长着茂密的林木这个特定的地缘环境+决定了柯尔克孜人最早的
  山林猎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以山为父以水为母的情感底蕴与精神崇信。
  经过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前往塔什库尔干县的公路,实际上是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大通道,也是被描述最多的丝绸之路在帕米尔高原南去的延伸段,终端是玄奘结束西

行求法之旅最后回到中国的地方和马可・波罗西去最后离开中国的地方。不过,在进入盖孜峡谷之后不远,很快弃中(国)――巴(基斯坦)线右转,会看到一不留神儿你压根儿就注意不到的一座桥――塔尔敦巴什大桥脚下的路开始沿着环布伦库勒白沙山的方向西去,就会进入与布伦口――带相邻的另一个柯尔克孜人聚居区――木吉乡。
  木吉这个地名儿,有人解读为喷发的泥石,一大片的红色地表和比比皆是的红色山丘还有数平方公里之内相距不远的几个庞大的火山口,都成了这个地名儿得以成立的最好的佐证。这是中国境内很难见到的,带有如此强烈的地理原初特色的一处地域景观,它的终端边界,就是中国地理的最西端――乌孜别里山口。山口之下,如今还能看到方石碑伫立上刻有“大清国”的字样,应该是当年的界碑。与界碑相邻不远有一个百圈子,圈墙最高的地方可及半腰,原是边防驻军哨卡。后来成了木吉乡柯尔克孜人的夏季放牧点。这些杂乱星点的信息,隐约透漏出凡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相交的这些特殊地带的风尘萧瑟,让人可以揣想一幕幕历史场景的演绎,碰撞、交结、进退或攻守……
  通过乌孜别里山口,可以进入塔吉克斯坦。由乌孜别里北去是乌赤别里山口,可以通达吉尔吉斯斯坦。再往北去,依次还有斯木哈那山口和库鲁木杜山口……这些山间峡口,都处在当年玄奘西去求法的所经之处。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其《地理志》中讲到的公元前2世纪希腊商队驮运“赛里斯(丝绸)”的国际大商道,也经由这里。英国人斯坦因曾在这一带考察,随后在1924年11月3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例行年会上发表了他的考察结果,认定对西方世界极为重要的那条帕米尔高原北部路线就是从斯姆哈那山口通过的。
  实际上,这些山口,也是柯尔克孜人在两千年间不断过往的山间通道。
  木吉,无疑是一个极具传奇意味的地理坐标。走在旷野之间,一座耸立的高山或片山间的谷地,时不时就能看到有帕米尔盘羊的大角晃动。另个极致景观,是每到十天半月,各家的牦牛就会被吆到一块儿,由各家的男人们把它们吆往另一条山谷轮牧。这常是多达千多头的牦牛群,一片烟尘搅动,一片牦牛的低吼声渐渐迫近,再加上数干条牦牛蹄脚的踏动,完全是次大地岩浆汹涌奔突的形象演示,让人热血沸腾。
  
  柔情似绿野绵延
  
  沿着中国地理西部边界向北推延,从乌孜别里山口到斯姆哈那山口,这时,已经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进入了乌恰县;这是寻找,感受柯尔克孜人的第二个绝佳视点。
  乌恰的极致景观是玉其塔什草原,没有高棵植被,大片的草甸直接对应着大片的天空,凸显出几个赤红色的山包格外显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三块儿石头”这么个简而概之的地名儿。无论从草的品质还是就草场的总面积而言,玉其塔什都是对天山以南地理地貌荒蔽绝涸的一次最具颠覆意味的修正+数十上百的毡房都会在这个时候架起来,迎接草原的盛季来临。你能感觉到一种由心境而生的情绪在随着草浪翻滚,一波一波地荡去很远。不知道最早迁徙到这儿的柯尔克孜人,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心绪,然后,再把路颠簸的风尘轻轻拭去。
  在玉其塔什草原,会听到许多曲调散漫随性而生的歌,有《放马歌》、《守圈歌》、《擀毡歌》、《牧羊歌》……你不能不惊叹:草原民族,何以延续数千年仍能保持着直觉的这种敏感与灵性,可以随口以歌来描述他们的心境与情绪呢?
  7月的草原,第一个节日是马奶子酒节,每一座毡房里都会悬吊一个皮囊,奶奶或婶婶们随手就会抄起杵杆打几下,皮囊口一抻开,发酵的马奶子扑鼻而来让人有微醺的醉意。这个时候,你走进任何一家都会被盛情接待端在面前的马奶子酒让你无法拒绝,转的毡包多,端的酒碗多,会被草原上所有的人赞赏。最夸张的喝法,是两个或三个酒碗累叠错置,饮者仰脖子将所有碗里的马奶子酒一口气喝尽不喘气。
  走出玉其塔什草原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就在眼前,每年的春秋两季,牧人都会吆着畜群由此过往逝去的历史在瞬间重现。它的最西端,就是有着太多历史和传说的那个斯木哈那山口。
  
  鹰出没
  
  沿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边界继续北去,到达别迭里山口,这是新疆柯尔克孜人聚居区与周边相邻的最后一个山口境内属于阿合奇县。十多年前,有一个“熊出没”的标识被户外人士广泛使用去过一次之后,我一直盼望阿合奇能竖一个“鹰出没”的标识,告诉所有人这里是金雕的故乡。
  金雕是一种大型猛禽,柯尔克孜民间的极致说法,展翅能有四米,从空中俯冲下来叼走一只黄羊不稀奇,只是很少有人再看见这么大的金雕。虽然稀有,北高加索森林
  欧洲山地都有金雕分布,惟在阿合奇带的山地产卵孵化,因此,这里才有了金雕之乡的美誉。听过柯尔克孜人传奇史诗《玛纳斯》的人都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柯尔克孜人就有了驯养金雕的记载,他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与鹰为伴的民族之一为什么呢?
  金雕无疑是猎人最好的帮手,早在叶尼塞河上游的渔猎时期,骑马擎雕的柯尔克孜人是效率最高的猎人之一,因为金雕的参与,柯尔克孜人急需猎物来满足生活的渴求成了种极致的美感与释放。马的运用使蒙古人的视野大为拓展,最后征服了大半个世界,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拥有32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庞大帝国。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翱翔长空的金雕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没有蒙古人的强力拓张,却决定了他们对欺凌和痛苦的反应格外强烈,反弹的幅度超乎寻常,这恐怕是他们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迁徙的终极心理原因。柯尔克孜人把对金雕的喜爱最终推向了极致的神化。
  在远没有伊斯兰教的影响之前,柯尔克孜人一直信奉萨满教,萨满教的影响几乎贯穿柯尔克孜人从渔猎到游牧的大半历史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金雕,就成了柯尔克孜人与上天沟通的中介,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维吾尔人很久以来都是通过植树作为萨满的中介样。由此,凶悍异常的金雕就不再是仅能帮助柯尔克孜人打猎的,劳动力了。公元17世纪以后的柯尔克孜人渐已接受了伊斯兰教,但是他们驯养金雕的兴趣丝毫没减在如今的阿合奇,常可以看到那些柯尔克孜男人蹲在金雕旁边如痴如醉。你绝对想不到各家养的兔子鸡和鸽子,常是他们喂养金雕的食物。金雕,这种世上罕有的猛禽,在柯尔克孜人心理层面的影响与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已远远超越了它原本的捕猎功能。
  这让人非常意外:柯尔克孜人后来不断迁徙的路线,实际上,也是从金雕零星分布的区域一步一步接近金雕产卵孵化的地方,其间有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呢?仅仅是一种猜想已让人匪夷所思。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纵横》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纵横》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